享受奧運的方式有很多種,其中一種就是“徽章收藏”。參加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人們一定記得,運動員、工作人員、媒體記者和志愿者們都很熱衷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交換徽章。一枚小小的徽章
不僅是參與奧運盛會的證明,更是交流奧林匹克精神與世界文化的小窗口。奧運徽章起源于希臘雅典,起初是用來區別運動員、官員和新聞媒體身份的圓紙牌。一些參賽選手通過交換身上所佩戴
的圓紙牌,來傳遞彼此的美好祝福,奧運徽章交換的習俗因此產生。

(2022北京新聞中心“奧運徽章時空交換站”展示“最美北京”“雙奧之城”“運動之美”等八個系列的徽章。 人民網記者 鮑聰穎攝)
從1988年冬季奧運會開始,“奧林匹克紀念章交換”就成為各屆奧運會主辦城市的傳統項目,已成為奧林匹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。奧運會形成了一個“Pin”(徽章)文化,各體育代表團、媒體機構、贊
助商、文化團體紛紛推出帶有自家LOGO和五環標志的紀念徽章,別在自家員工證件掛帶、帽子或衣服上。

在奧運村、MPC、比賽場館甚至班車上,不同國家、不同膚色、不同語言的人們看到對方的“Pin”是自己喜歡的,就可以拿自家的徽章與其交換。這樣既換來一份紀念,也交換了一份友情。
奧運結束后,國內外“章友”天各一方,但徽章的交換卻一直沒有結束。一枚枚徽章在方寸之間,記錄了珍貴的奧運歷史,凸顯了豐富多彩的各國文化,收納了世界各地的名勝古跡,傳遞著世界人民
的真摯友誼。“小徽章,大文化”。在奧運賽場之外,來自世界各國的徽章愛好者們正在收獲他們自己的“獎牌”。

【來源:人民網】
聲明: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,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,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。